西柏坡培训基地
在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西柏坡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的历史荣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作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西柏坡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更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滋养着新时代的奋斗者。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西柏坡红色教育通过挖掘精神内涵、创新教育形式、赋能实践行动,让革命传统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引领人们从历史的胜利走向未来的胜利。
西柏坡的红色教育始于对历史胜利的深刻反思与精神凝练。1948 年至 1949 年,中共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的 “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自我革命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力量,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砥砺前行的重要指引。
在西柏坡纪念馆,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与担当。学员们通过参观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旧居等场所,深刻感悟到 “赶考精神” 的内涵 ——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这种精神溯源,让红色教育超越了简单的历史复述,成为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奋斗的精神原点。
为了让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红色教育不断创新形式,拓展育人边界。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让历史场景 “活” 起来:学员们穿上军装重走 “赶考路”,在泥泞的山路上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通过 VR 技术重返三大战役现场,体验硝烟中的抉择与牺牲;参与情景党课,扮演土地改革中的农民或支前民工,在角色代入中理解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的真谛。这些创新举措打破了时空界限,使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生动体验。
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实践的行动自觉。在 “新时代的赶考路” 主题研讨中,学员们结合自身工作,探讨如何以 “两个务必” 精神应对挑战;在廉政教育馆,正反案例的对比让 “拒腐防变” 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坚守底线。更值得关注的是,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学员参与乡村振兴调研、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红色教育与社会责任结合。
这种从 “认知” 到 “践行” 的转化,使西柏坡精神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当党员干部带着 “赶考” 的清醒与坚定走向各自岗位时,他们不仅传承了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更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书写着新的胜利篇章。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科技创新的突破,从生态治理的成效到民生福祉的提升,西柏坡红色教育所激发的精神力量,正在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从革命圣地到精神高地,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历程告诉我们,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敬畏历史的坚守,需要拥抱时代的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新的征程上,西柏坡红色教育将继续以 “两个务必”“赶考精神” 为核心,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领域,让更多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力量。
站在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西柏坡精神火炬依然熊熊燃烧。它提醒我们,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唯有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革命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的 “赶考路” 上继续书写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壮丽篇章。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实践证明,当历史的精神力量与时代的创新活力相结合,必能激发无穷的奋斗伟力,引领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光辉的彼岸。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