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西柏坡干部学院
在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西柏坡以 "两个务必" 的精神坐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高地。这座孕育新中国的红色摇篮,其蕴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如同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始终照亮着新时代的前行之路。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作为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沉浸式的历史场景还原,让学员在低矮的土坯房前感受 "小米加步枪" 的艰辛,在简朴的指挥所里领悟 "运筹帷幄" 的智慧。在毛泽东旧居的陈列中,一双补丁摞补丁的旧布鞋格外引人注目。1948 年,毛主席率领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时,这双鞋已陪伴他转战陕北、东渡黄河,鞋帮磨穿、鞋底断裂仍坚持修补。警卫员韩桂馨利用工作间隙为他缝制了新鞋,却被毛主席婉言谢绝:"艰苦朴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不带头怎么能教育别人?前线战士更需要新鞋,这双补补还能穿。" 这双承载着领袖风范的旧布鞋,成为西柏坡精神最生动的注脚,激励着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
西柏坡干部学院
西柏坡精神培训在党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各级党组织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党员教育体系,通过专题研讨、现场教学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 "两个务必" 的时代内涵。在中央党校的培训课程中,西柏坡时期 "不做寿、不送礼" 的廉政规定成为生动教材,而毛主席拒换新鞋的故事更以具象化的形式,警示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这种精神浸润使广大党员将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理念内化为行动准则,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西柏坡党性教育犹如精神淬火的熔炉,锤炼着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在西柏坡纪念馆,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 "半条被子" 的鱼水情深,一个个历史故事彰显着 "两个务必" 的深刻警示。党员干部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反思初心使命,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的责任担当相结合。正如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强调的,这种教育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面向未来的精神赋能,激励着党员干部以奋斗者的姿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西柏坡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当我们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科技创新的热潮,把勤俭节约的传统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动力,西柏坡精神便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这既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毛主席在西柏坡留下的那双补丁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面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引领着我们在新的 "赶考" 路上续写华章。
附:西柏坡干部培训5天教学方案:西柏坡——狼牙山——雄安新区(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