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课程咨询:15333115167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园地 >

西柏坡精神永传承:新时代干部党性修养的必修课

2025-03-21  点击:

党员干部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党性教育

党员干部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党性教育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时期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两个务必”“赶考”意识、斗争品格和人民立场,不仅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思想源泉,更是应对百年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把握其当代价值,使之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

一、历史逻辑:西柏坡精神是党性教育的红色基因库

西柏坡时期(1947-1949年)作为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关键节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品格。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仅是对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的预警,更是对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根本要求。这种精神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

1、战略清醒的执政自觉:在革命即将胜利之际,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体现出共产党人特有的历史清醒和政治远见。

2、制度创新的政治智慧:通过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党委会工作方法等,构建起新型政党制度框架,展现出制度治党的早期探索。

3、人民至上的价值坚守:通过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三大战役依靠群众力量取得胜利,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

二、理论逻辑: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四个维度重构

新时代干部队伍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具有新的历史特点,西柏坡精神为干部党性修养提供了理论坐标系:

1、政治定力维度: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需要继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精神,在原则问题上保持政治清醒。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正是西柏坡精神的当代映照。

2、作风锤炼维度:针对"四风"问题新变种,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作风要求。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党员干部"店小二"式的服务作风,正是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3、能力提升维度:应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挑战,需要发扬西柏坡时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雄安新区建设中干部队伍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体现了新时代的"赶考"智慧。

4、纪律约束维度:在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中,必须强化"进京赶考"的纪律意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践创新,与西柏坡时期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的纪律要求一脉相承。

三、实践逻辑:党性教育的三重转化机制

让西柏坡精神真正成为新时代干部的"心学",需要构建知行合一的转化机制:

1、认知转化系统: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历史照进现实。平山县打造的"重走赶考路"体验教学线路,使干部在历史场景中感悟精神力量,实现情感共鸣向理性认同的升华。

2、实践养成机制:在重大任务中淬炼党性。疫情防控期间建立的"临时党支部"、乡村振兴中的"党员责任区",都是新时代践行西柏坡精神的实践载体。

3、制度保障体系:将精神传承融入干部考核体系。北京市将"斗争精神""群众工作能力"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党性修养量化评价模型,确保精神传承的常态化。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西柏坡精神犹如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新时代干部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赶考心态,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本领,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行动,转化为推进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这既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时代回响,更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把西柏坡精神作为党性修炼的基准线、干事创业的坐标系、为官从政的警示钟,我们必将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Copyright © 备案号: 冀ICP备17009669号-5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