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整理好笔记本和党员徽章,我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前深吸一口气。晨雾中的柏坡岭泛着青黛色,讲解员递来的党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七十年前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 “赶考”正穿越时空向我走来。
当脚踏进中共中央旧址的青砖地,我的皮鞋声与历史的跫音奇妙重叠。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的土坯房前,西柏坡干部学院培训老师指着斑驳的木柱说:"当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提出‘两个务必’,把进京执政比作‘进京赶考’。" 屋檐下垂挂的马灯还保持着当年的角度,灯罩上的烟熏痕迹像极了彻夜长谈的星火。我摩挲着会场后排的长凳,仿佛能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在黎明前最后时刻的清醒与惕厉 —— 这种 "赶考" 精神,不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需要传承的政治基因吗?
驱车向东十几公里,李家庄统战部旧址的槐花香扑面而来。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土炕上,培训老师展开泛黄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复印件:"当年刘少奇同志在这里主持土地改革,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变成了现实。" 斑驳的窗棂透进细碎阳光,照在墙上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的标语上。我忽然想起昨天在干部学院观看的纪录片里,那些在土地改革中走村串户的党员身影 —— 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着群众路线,这不正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最生动的教材吗?
西柏坡干部学院赴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现场学习
第三天清晨,唐县军城镇白求恩墓前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脚。柯棣华纪念馆的玻璃展柜里,白求恩的止血钳与柯棣华的听诊器静默相对。培训老师展示着泛黄的手术记录:"在持续 69 小时的涞源战斗中,白求恩连续做了115例手术。" 晨光中的汉白玉雕像显得格外圣洁,我凝视着雕像底座上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的题字,突然明白:无畏牺牲的精神从来不分国界,它是共产党人血脉中滚烫的赤子之心。
最后一站的狼牙山主峰隐在云雾中,沿着五勇士跳崖的绝壁小径攀登,碎石在脚下簌簌滚落。在棋盘陀纪念碑前,培训老师讲述着马宝玉砸枪跳崖前的最后一句话:"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山风掠过松涛,仿佛回荡着那声气壮山河的呐喊。站在玻璃栈道上俯瞰深谷,我忽然懂得:所谓无畏,不是不知恐惧,而是明知牺牲在前仍选择负重前行。
返程的大巴车上,我摩挲着培训手册上的烫金标题《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车窗外闪过的华北平原沃野,与七十年前赶考队伍走过的土路重叠。当西柏坡培训基地再次映入眼帘时,我在笔记本写下:从 "两个务必" 到 "三个务必",变的是时代考卷,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这次沿着 "赶考路线" 的红色洗礼,让我真正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的深刻内涵 ——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每个党员都是永远的 "赶考人"。
附:西柏坡干部学院7天教学方案:西柏坡-狼牙山-冉庄-雄安(白洋淀)-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正定